ān①<形>安定;安稳;安宁;安全.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风雨不动~山。”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审容膝之易~。”②<形>安适;安逸.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~乐也。”《琵琶行》:“予出官二年,恬然自~。”③<动>养;奉养.《曹刿论战》:“衣食所~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《论语十则》:“老者~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④<动>抚慰;安抚.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时时为~慰,久久莫相忘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同,则宜抚之~,与结盟好。”⑤<形>安心;习惯于.《柳敬亭传》:“敬亭亦无所不~。”⑥<动>安置;安放.《失街亭》:“离山十里,有王平~营。”⑦<疑问副词>怎么;哪里.《陈涉世家》:“燕雀~知鸿鹄之志哉?”⑧<疑问代词>表处所.哪里;什么地方.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~在?”
【安厝】1.安葬.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甘皇后传》:“园陵将成,~有期。”2.停灵待葬或浅埋以符改葬.《红楼梦》:“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,~毕,亲友散去。”
【安堵】安居;不受骚扰.《三圉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:“百姓士民,~旧业。”也作“案堵”“按堵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ái①<名>住处;所住的房屋。《琵琶行》:“黄芦苦绕~生。”②<动>居于;处于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使~百揆。”③<名>墓穴。《礼记·杂记》:“大夫卜~与葬日。”
【宅家】唐时对皇帝的敬称。
【宅眷】家属。
【宅神】⒈成神。⒉司家宅的土地神、灶神。
【宅心】⒈居心,把心思放在某事上。⒉归心。
【宅兆】坟墓的四界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èng①<形>不偏;不斜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惧谗邪,则思~身以黜恶。”②<形>正常;正当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今天时顺~,死者尚稀。”③<名>规律;道理。《张衡传》:“遂乃研核阴阳,妙尽璇机之~。”④<形>公正;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邪曲之害公也,方~之不容也。”⑤<形>作为主体的,与“副”相对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而十四司~副郎好事者。”⑥<副>恰好;正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便利此月内,六合~相应。”⑦<副>表示状态的持续、动作的进行。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~单。”
zhēng<名>正月,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~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ù①<名>道路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遂迷,不复得~。”②<名>途径;门路。《出师表》:“以塞忠谏之~也。”③<名>路程;路途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缘溪行,忘~之远近。”④<名>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。宋时相当于现在省;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(市)。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~。”⑤<形>衰败;疲惫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如必,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~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